點擊或掃描QRcode馬上加入好友~

部落格Blog

工作坊回顧:編編工作坊 II 採訪 / 魏潔柔2019-08-12

圖片
時    間|2019年07月16日(二)13:00-2019年07月23日(二)17:00
講    師|陳武康(藝術總監)、孫瑞鴻(影像導演)

頂著直衝天際的頭髮、熱愛媒體與影像的孫瑞鴻,在第一場工作坊認真的參與陳武康所帶領的肢體開發,和學員一起樂在其中。第二場工作坊他選擇用自拍的方式帶領學員了解影像和空間兩者間的關係,當學員逐步掌握要點後,讓學員自行選擇分組或個人,開始自由發揮地進行一分鐘的影片拍攝。

孫瑞鴻用自拍的方式讓學生體驗肢體與影像之間的距離,在被限制的框框內放大無限的想像。

你真的看到了嗎?

在訊息爆炸的社會,現代人已經很難真正的去覺察、去思考。孫瑞鴻提出「你看到了什麼?」這個問題,讓大家靜下心去思考和感受這個「它」是什麼?孫瑞鴻期待學員能夠回到最原始的提問,藉由思考的過程,慢慢回到最純粹的狀況,感受身體的運行、肢體的感受,以及回到自己是什麼感覺。

構思這項工作坊課程時,孫瑞鴻設定了一些主題進行探索,他表示「用什麼樣的話去講解,會產生什麼意義,或依照個人生活的方式和體驗講解,感覺都會不同。」每句話、每個說明、每種講解方式都帶有一定的主觀意識,以及主觀感受,透過這樣的表達,試著去探索自己的內在感受。

作品即個人

「看影片是一個很好認識一個人的方式,透過這種方式將人的想法投射到一分鐘的影片上。而我們透過這段影片,可以嘗試理解他發生了什麼事、他為什麼這麼做,以及他經歷了什麼。」孫瑞鴻認為,透過學員的作品以及分享環節,可以讓他更進一步瞭解學員,他提到在各式作品當中,年紀偏長的學員較能夠帶出多面向的觀點,來自於他們對生活的體悟、從過去經驗中的學習與觀察等等,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較年輕的學員關注的焦點也具備這個世代的新觀點,像是跳脫傳統的框架、挑戰以往的思維。

「回到他們的內在,回到個人,透過一個技術,在有限的情況下去認識一個人。」其實說穿了,無論是哪個年代的作品,皆反映出創作者獨一無二的內在世界,透過創作者的角度去看待藝術,就彷彿在解讀著其所經歷的生活,那些創作者背後的故事及對生活的感受,隱隱約約從作品當中被釋放出來,這些訊息經由觀察者的想像和解讀過後,與觀察者自身經驗和知識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創作者與觀察者之間,萌生出微妙的關係。

影像與舞蹈

「拉開影像與舞蹈之間的光譜,我對舞蹈沒有訓練的理解,相反的,在影像方面他(陳)跟我狀況差不多,所以在合作的時候會覺得很有趣。」孫瑞鴻和陳武康兩人面對彼此的專業,保有一定的陌生距離,卻同時建立舒適的信任基礎,讓他們的合作模式變成互相推動,鼓勵彼此踏出舒適圈,在這樣的默契下促成了下半年新作《非常感謝您的參與》的誕生,將自己的專業以及對於藝術的態度,發揮得淋漓盡致。兩人在這樣跨域當中有多年的經驗與默契,對於彼此的能力更是無庸置疑的肯定,同時也相互補足對方的非專業領域,讓整個表演更加完整。

在劇場排練,孫瑞鴻與陳武康發揮各自的專長,在動態攝影與即興舞蹈的互動下,牽引出空間與時間的辯證關係。

影像經驗與新作

對長期在紐約工作的瑞鴻老師而言,他發現臺灣在影像設計方面,普遍產量不夠多,以至於整體環境在視覺經驗不足、不夠豐富及多樣下,較難以碰撞出新火花。不管是誰,對於藝術的理解都有其獨特的部分,在這個領域,工作內容跨得比較多,相關的屬性也不一樣,可以再多元一點。

孫瑞鴻給後輩的建議是:「希望更多的人認識(藝術)這個東西,這種專業領域跨了很多不同的東西,一個東西往往需要一群人來完成,如一個概念上、素材上、機器上、軟體上的整合,而且也要看它的屬性,是什麼狀況以及工作內容來進行調整。」越多人認識這個領域,加入這個行業,對於影像藝術在臺灣的發展上極為重要,因此孫瑞鴻非常鼓勵大家勇於接觸不同領域的技術,每個人對於藝術著重的觀點都不盡相同,影像的作品需要仰賴團隊合作,集結眾多想法與靈感的藝術家,如同驫舞劇場在今年年尾的新作《非常感謝您的參與》,一場藝術家靈感激盪出的作品,該作融合了影像與舞蹈,將帶給觀眾新興的視覺刺激。


《非常感謝您的參與》官方宣傳海報。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