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或掃描QRcode馬上加入好友~

部落格Blog

「夢境」與「現實」交織的哲理舞蹈文 / 陳宣丞2019-09-24

圖片

「TTC Dance張婷婷獨立製作」《時空抽屜》劇照。(圖片提供 / TTC Dance張婷婷獨立製作)
曾榮獲2012美國舞蹈節國際編舞家張婷婷,作為「TTC Dance張婷婷獨立製作」的負責人,同時身兼藝術大學裡的教學工作,她將教學、經營、編創等才華集結於一身,張婷婷師承「後現代舞蹈」始祖─崔莎.布朗 (Trisha Brown, 1936~2017),一種流行於六、七十年代的舞蹈形式,有別於常見以情感展現為主的舞蹈而言,在這個範式中「後現代舞蹈」的編舞家更關注於日常行為如何重新被展演,凡舉日常吃飯、走路、洗澡、逛街等身體狀態,經編創後進而轉化為舞蹈動作。他們強調於透過生活理性的角度去詮釋感性的舞蹈語言。而崔莎.布朗所獨創的「放鬆技巧」,則是張婷婷老師在課堂上經常教給學生的概念,這套技巧主要是作為反動傳統現代舞過於僵化的單一美感標準,並且立基於科學對人體構造的理解上,開發身體肌肉能動的運用,這個方法論創造了過往從未所見的舞蹈風格與肢體動態,讓舞蹈不再只有制式化的編排與品味,它更像是一種體現了舞蹈(或說身體)自身的「話語」。

哲學與理性的編創

曾留學海外深受西方文化與哲學思辨影響的張婷婷,在她的作品中有一種臺灣較少見且具前瞻性的嘗試,將數位媒體影像與舞蹈進行結合,並讓觀眾在觀賞的過程中,不只是用情感去「感受」表演,更是引領觀眾深刻進行關於身體、時間、空間等抽象概念的思考。學生們一致認為,張婷婷老師的創作如何將舞者的身體巧妙結合雕塑、聲光科技等多重視覺造型,無論在觀念或技術都能達到如此自然且毫無違和感的交織呈現,實在不是件容易事。

後現代舞蹈始祖─Trisha Brown崔莎·布朗。(網路資料)

時空抽屜,窺探內心的時空維度

此次在藝術節演出的《時空抽屜》,是「TTC Dance張婷婷獨立製作」經典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抽屜系列第二部舞作,靈感源自於超現實主義大師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 1904~1989,以下簡稱達利)繪畫世界裡疲軟的時鐘,以及從自女體異化、分裂而出的抽屜。在達利1936至1938年間的畫作裡,抽屜頻繁地出現。超現實主義主張透過作品將夢境和潛意識的世界呈現出來,其意識形態主要來自於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的精神分析理論,達利對抽屜的痴迷即源自於精神分析之父佛洛伊德的著作《夢的解析》,此書以「本我」的概念、潛意識理論來解釋夢。書中認為夢是「欲望的滿足」,人們嘗試用潛意識來解決各部分的衝突 。許多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被滿足的事情,透過夢去補償或實踐,同時,佛洛伊德也提出了「夢的凝縮作用」,是將少數夢的意念以一種觀念元素表達出來,也可以說是一種「刪略」的手法來解析夢。
關於夢的論述,在東方則有「莊周夢蝶」,故事大意為莊子一天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夢醒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莊子,於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在這裡,莊子提出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識真實。如果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莊子認為人不可能確切的區分真實和虛幻。而相對應佛洛伊德《夢的解析》,前者講述關於夢境無法切分真實與虛幻,後者講述真實世界無法實踐的,而轉為透過夢來完滿,夢的虛幻其實都與真實有著撲朔迷離、密不可分的關係。
抽屜在達利的作品中常以女體的樣態出現,表現了達利對情慾的幻想。達利將現實的觀念與人的本能,結合了潛意識與夢的經驗,所傳達的意象亦如同莊周夢蝶所提及的「夢境與現實的游離」,這些看起來似躁動、悲鬱或焦慮,都是對原始的、潛藏的、四溢的情慾加以克制之下,而在夢中全然釋放出來的內容。

(Le Cabinet anthropomorphique),薩爾瓦多‧達利,1936,油畫,目前收藏在Nordrhein-Westfalen, Düsseldorf © bpk / Kunstsammlung Nordrhein-Westfalen, Düsseldorf / Walter Klein © Salvador Dali, Fundació Gala-Salvador Dalí, DACS, 2016.(網路資料)

「疲軟的鐘」符號是達利《記憶的堅持》中非常重要的意象,這件作品體現了佛洛伊德所說的「個人夢境與幻覺」。達利運用「偏執狂臨界狀態」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誘發幻覺境界,讓自己處於半夢半醒之間,將夢境中的幻覺刻畫出來,從潛意識心靈中產生意象。儘可能精確地記下自己的潛意識以及夢中每一個意念的結果。
如果時間是一條直線,那達利畫面中疲軟的鐘卻不再直挺,異化時鐘寫實的樣貌,這個代表時間的符號成為表象中我們所理解,卻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樣態,創造出神秘而不安的視覺張力,表現出「時光流逝」在每個人的過往記憶所造成的「變形」。

《記憶的堅持》(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薩爾瓦多‧達利,1931,目前收藏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網路資料)

繼達利作品的寓意,張婷婷《時光抽屜》將表演藝術結合現代科技,在舞者的動態、雕塑美學中造就經典,而這個作品也延續了現實與超現實之間的唯美想像,呈現出「夢境」與「現實」的交錯。
本作品曾榮獲 2016美國麥考倫劇院國際舞蹈節-編舞大賽首獎,並榮獲2017文化部科技案專案補助,並將於「2019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演出,當我們進到劇場看這場演出時,或許也有那幾個時刻,我們也會對於「真實」與「虛幻」有著自己的詮釋。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