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觀念」常是人們談論的話題之一,從出生離開原生家庭,直到步入婚姻,與另一個人建立新的家庭,我們一生離不開「家庭」,自然也無法輕易地從「家庭」羈絆中脫逃,置身事外的品頭論足起。不過,卻有一特例可以讓我們站在相較「安全」的觀賞位置,學習如何擁抱悲苦的人生課題,那便是看劇。
常言道「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不乏許多以家庭為題的經典劇本,例如:曹禺《雷雨》講述主角與妹妹的亂倫關係、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中的戀母情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的篡位與復仇、易卜生《群鬼》所呈現資本社會的糜爛、盲從與父權結構,這些看似誇張卻寫實的生活寫照,可謂驚心動魄,卻也使人著迷,劇作家嘗試藉舞台所創造的心理距離,談家庭所帶給人們的包袱與病症,警醒世人。
臺灣公視近年來推出單元系列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此劇改編自作家吳曉樂同名作品裡的五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家長以愛為名的箝制,家長們將自己認為是最好的,強加於孩子身上,無論是價值觀抑或是期待,從個體的家庭放大至國家體制桎梏的束縛。特別是在華人家庭觀念中,以儒家思想為主流價值的情境底下,原本理想的人性良善如正義、孝順、美德,都在孩子或做父母的身上落下節操與枷鎖,劇中的孩子在無助的人生課題中被迫選擇自殺、有的選擇繼續反抗,在種種社會壓力之下,造成每個家庭都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密密糾結、傷痕累累的關係中掙扎、爬行。
回到編劇,家庭倫理或時代刻劃的戲,價值為何呢?臺灣劇作家簡莉穎透過大量對於HIV、歷史、以及宗教等等的田野調查,撰寫出《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劇情反映過去社會上對於同性戀,抑或是對於愛滋病不理解的歧視或指控,以及改編自俄羅斯劇作家契克夫的《三姊妹》,編創《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姐妹(和她們的Brother)》,藉此談論現代社會重男輕女所導致的家庭悲劇。
其中,在簡莉穎《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重寫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群鬼》所談論到家庭、宗教、上流社會的議題時,特別將重心聚焦於「家庭」上,以及思考編劇移植到華人社會現實之後如何轉變。作品以西方社會的角度來看東方的家庭倫理,藉此讓我們站在「他者」、「局外人」的角度,一探華人家庭倫常史上,那些在父執輩、上一代人未解的苦難,即便到了孩子這一代,將會如何醞釀出新的因果關係。2019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邀請你鼓起勇氣,藉「四把椅子」《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掀開那些我們不敢、也無法輕易掀開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