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或掃描QRcode馬上加入好友~

部落格Blog

當經典不再止於經典:淺談易卜生與簡莉穎的群鬼文 / 陳宣丞2019-10-08

圖片
四把椅子劇團《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劇照。(圖片提供 / 四把椅子劇團)
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28~1906)─ 挪威名劇作家,被稱為「現代戲劇之父」,在他的寫作生涯中,可被歸類為三大時期。早期的作品多採用挪威古代傳奇、歌謠及歷史改編,是富有民族色彩的浪漫主義風格,如《凱替萊恩》與《英格夫人》等作品。

約在1869年後,巴黎公社革命在歐洲引發社會矛盾,當時巴黎無產階級在廣大群眾的支持下,為了建立無產階級國家政權並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進行了一場武裝革命,這場革命建立了人類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但僅維持兩個月,爾後遭鎮壓而宣告失敗。此事件讓易卜生的創作進入了中期,易卜生對資本主義的社會與制度有了更深的體悟,讓原本以書寫中世紀浪漫主義風格的他,轉向關注當前現實生活,用他的創作去描寫他所看到的社會樣貌。

那時的易卜生,書寫出震撼歐洲的作品─《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譯自挪威文Et dukkehjem),對於歐洲人而言,劇中的女主角諾拉拋下家庭的作法是十分可恥的,甚至在德國首演時,飾演女主角諾拉(Nora Helmer)的女演員 Hedwig Niemann-Raabe,一開始是拒絕演出易卜生所撰寫的《玩偶之家》,她表示:「一個女人可以拋棄她的家庭,但她永遠都不會拋棄她的孩子們。」因此,易卜生得作出修改,讓諾拉回到房間與她的們孩子同在,但由於德國觀眾部分已得知原版的故事,為此向劇院抗議要劇院將結局改回故有的版本,最後才得以演出原先的版本。藉此事件也得知,易卜生的創作剖析社會問題,揭露資產階級社會的弊端,這樣的「社會問題劇」(the problem play)讓保守的人們恐懼,但同時也開創了新的視野。易卜生晚期的創作,不像中期那樣熱情、犀利,更多的是冷峻、深邃,轉向心理描寫和精神分析,也有悲觀情緒和象徵主義的色彩,這當中的作品有《野鴨》、《建築大師》等。

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網路資料)

關於過去社會,那些不可言說之事

《群鬼》(Ghosts)也是易卜生所創作的「社會問題劇」,主要體現角色在現實社會中經歷的兩難境地,而易卜生戲劇中更突顯了人物們的道德困境。在1881年首次出版時,《群鬼》因選材大膽,對性病的直接描繪而遭受大量的抨擊。但卻在1883年的首演時,造成世界性的轟動,在1885年的《皇后報》中,甚至有這樣一段文字:「《群鬼》充滿了赤裸裸的噁心事……叛逆性的暗示和褻瀆神明……是撒旦惡魔的詩歌……最惡名昭著的劇本」,這樣強烈的控訴也意味著當時封閉保守的社會價值,仍無法接受那些明擺在眼前卻不願正視、公開討論的問題。《群鬼》劃時代的寓言,成為戲劇界直到現今無法被取代、經典中的經典。

關於今日社會,那些不可言說之事

焦點拉回現今臺灣,劇作家簡莉穎將《群鬼》改寫為《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臺灣早期為了讓外國劇本能夠貼近臺灣生活,往往會做出一些在地化的語彙調整,雖然不乏有成功的作品,但普遍仍存在著文化風情與社會現實情境不同,而與臺灣觀眾產生斷裂感。

簡莉穎現在對於西方劇本的改寫,不單只是將原有的劇本在名詞、情境、台詞詞彙上做在地化的調整,而是將原作當時的問題意識、議題核心,以及所處的社會狀態,提煉而出,並加以作用在反問現今臺灣社會是否能有相呼應的事件,重新審視那些經典劇作,並且寫出符合臺灣文化性的新作品,不僅僅只是改編,更是時代與時代的對話與致敬,也讓觀眾能與演出有所共鳴,並更加認識外國戲劇經典。

在2017年《自由時報》的訪問中,簡莉穎認為:「一個人要如何理解另一個人的痛苦?」是在梳理易卜生《群鬼》時,發現對臺灣社會一個很關鍵的提問,當時的她,受到作家林奕含事件影響,於是更動了《群鬼》中「兒子遺傳風流父親梅毒」的設定,將其改為不明說的精神疾病,她認為「疾病會帶有一種羞恥感,有時候是不能被討論的,在家庭裡都習慣替病人找個理由。」藉此讓一百年前的《群鬼》與現今的臺灣大眾生活有所呼應。

而導演許哲彬也認為「改編經典是因為我們需要更多貼近生活的原創劇本」,而在《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藉刻劃臺灣社會家庭中,家人與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談我們的生活與父權結構。在《女人迷》訪問中許哲彬提到:「精神疾病和親密關係之間的相互影響,會是劇本直接碰觸的點,從這個觀點談論華人社會家庭觀,東方社會的家庭有許多習性,都是一種隱形的控制,這是值得檢視,對我而言很矛盾,但是相對有趣」。

我們也可以對自己提問,什麼是我們不敢談的事?在易卜生的年代,也許是宗教帶來的迷思、未知與性帶來的疾病,那之於我們的社會,有什麼是不可言說?有什麼是面對社會眼光而選擇隱瞞的?易卜生用他的前衛為世界投下一顆震撼彈,將那些在人性、日常中醜陋的鬼臉攤在眾人眼前,而今日的我們是否有勇氣去看,看那些在生活中深藏的恐懼,並且學會與這些瘡疤相處、說不敢說的話,如同時代經典之作,一點一點改變眾人的眼光、改變世界。
臺灣劇作家簡莉穎。(網路資料 / 聯合文學,攝影 / 犬丸)
 
[註]
維基百科─亨里克·易卜生(2019/12/10瀏覽):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A8%E9%87%8C%E5%85%8B%C2%B7%E6%98%93%E5%8D%9C%E7%94%9F
維基百科-《A Doll’s House》(2019/12/10瀏覽):https://en.wikipedia.org/wiki/A_Doll%27s_House?fbclid=IwAR3aaZPtt6FZezat21cGUnnjbWC3zfACzqvPKZxa9T8De6uVI1g4dFFs8Ew
《自由時報》東方一群鬼 易卜生經典東征(06:00 2018/01/21,何宗翰)(2019/12/10瀏覽):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170383?fbclid=IwAR0uih5fxKYUS9GL3SFkUh8k_UBAm2nSZIJDAFTYnlv15IgQYKBMN1ij7m8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