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或掃描QRcode馬上加入好友~

部落格Blog

浮洲島上的藝術份子─驫舞劇場 文 / 紀承璇2019-12-16

圖片

位在浮洲巷弄裡的簡易鐵皮廠房,是驫舞劇場的練舞場,圖為驫舞劇場在空間所舉辦的「跳出你的自由步─舞蹈工作坊」。(圖片提供 / 網路資料)

隱藏在浮洲巷弄中的驫舞劇場

行經大觀國小旁的巷弄,會驚奇地發現有一間不起眼的鐵皮工廠,透著落地玻璃門窗望進去大約125坪大的空間,卻總能聽見裡面傳出不同的聲響,行經的車輛不時可隱約瞥見舞動的肢體,沒有多餘的裝潢或絢麗招牌,頂多偶爾門口揚著旗做售票表演,彷若一處小巧的世界,那是由一群七年級大男生一同打造的驫舞劇場排練場。

成立初期經歷過許多曲折坎坷,他們放棄原先已有所成就的道路,選擇回頭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從零開始打拼,組舞團、找地點、籌資金、自己動手搭建...,在許多人眼裡看來荒唐莽撞的決定,憑著一股追求藝術的熱情,跌跌撞撞走到今日,在臺灣表演藝術圈豎立響亮的口碑。

為打造自己的夢想,2015年驫舞劇場即將完工第一階段的地板大整修。(圖片提供 / 網路資料)

驫舞劇場接受公視藝文大道節目外景專訪《 自由步-身體的眾生相 》,編舞者蘇威嘉、舞者陳武康、周書毅。主持人曾寶儀與公視團隊大陣仗前來排練場進行錄影之情形。(圖片提供 / 網路資料)

與在地連結

驫舞劇場時常不定期舉辦小型演出與工作坊活動,吸引眾多慕名而來的觀眾、社區居民,在這些富實驗性的活動中,驫舞劇場也時常得到不同的反饋,曾令他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工作坊活動結束後,學員之一的鄰近居民奶奶興高采烈地與團員們分享好多心得,奶奶並不認識什麼專業詞彙,但相當開心地描述著自己在工作坊如何學習將專注力放在關注自己的身體,並在過程中感到十分快樂與感動。每個人都擁有專注自我身體的意志與能力,小至一般的走路,大到有意識的擺動,進而到專注於身體上某個點,接著以此點在空間中劃出運行的軌跡,舞動自己的身體與它相處,不是專業舞者的特權或高不可攀的技術,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體會與實踐的——對於身體的感知與探索。

我們是否好好專注感知過自己的身體?在驫舞劇場作品中的各種嘗試,也能發現他們所企圖傳達的理念:「每個人都能從中探索並發掘自身身體的能動性、延展性與可能性」,同時在觀賞作品時,只要保持開放的態度面對,藝術無關乎標準答案,不用多餘的解釋、概念、含義,亦無需害怕自己沒發覺編舞的安排,拋開找答案的心態,反而能從自身引出更為深刻的共鳴。

不停地探尋與嘗試

驫舞的作品許多時候皆是從團員最日常的身體活動中醞釀迸發而出,陳武康老師曾打趣的表示,他們作品的發想常常很「佛系」,出自於日常與自身的連結,與很多時候大眾所認為的坐在房間內絞盡腦汁,繆思女神便會從天而降帶來靈感不同,僅僅需要專注於生活,專注於當下,專注於身體,或許在某一瞬間注意到了日常的細節,或在一個動作中激發了一閃靈光,接著便與全員一同拋出想法與元素,任由彼此的思想激盪碰撞出火花,由最單純的「專注生活」,醞釀出一齣齣讓人驚艷的作品。同時他們的表演也往往避開明確的立論與敘事,驫舞劇場總是以最回歸身體本質的動作作為介質,在運動中不斷交互生成,舞蹈中每一個片段都有其各自所闡述的論點,各自發散、聚集,如星叢般多點、多形態的碰撞。

編編工作坊與《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這次與「2019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合作的「編編工作坊」,結合了即時投影的影像技術與音樂,專注感受呼吸、感受皮膚、感受音樂,專注於自我內心最深刻的感覺,無關「訓練」而是「去感受」身體,同時也舉影像媒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翻轉了身體與空間的關係,在不同的技術輔助下延展開更為遼闊的身體體驗。兩場工作坊有著驫舞劇場一貫的作風,他們所追求的並非一套完整詳細且無懈可擊的解釋,而是在有限的腳本之下,帶領觀眾開發屬於自己的無限詮釋。同時工作坊課程與《非常感謝您的參與》之間也有著緊密的連結,在陳武康與孫瑞鴻的跨域合作下,從舞蹈到影像,他們以各自的專業交融共構出一幅獨特的榮景,並且邀請您一起參與。

驫舞劇場《非常謝您的參與》陳武康 、孫瑞鴻、柯智豪、徐子涵、廖音喬、孫唯真。(圖片提供 / 網路資料)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