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SE驫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圖片提供 / 網路資料)
當代有許多劇場表演結合了多媒體影像技術,有別於以往物質性的布景、道具,透過影像的數位特性,讓劇場創造出更多可能。影像,在劇場中常見以兩種方式出現,其一是跟著現場表演進行同步拍攝(即時影像),其二則是在表演現場播放事先錄製完成的影像。
前者「即時影像」是當舞台上有多名演員在場上移動時,影像可以捕捉不同觀看的視角,彌補了鏡框式舞台的單點觀看視域,彷彿為觀眾創造另一個游移的義肢,能夠補足更多「窺視」的慾望,並且創造出猶如電影鏡頭式的手法,利用特寫除了可以放大演員的情緒張力外,更能讓觀眾的臨場感知逼近「零距離」。
後者「預錄影像」則是能夠拼貼現實、分割場景,創造出神秘、詭譎多變的視覺感,舉例來說,在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演出的《時光冉冉》,其中一個橋段便是透過預置的鬼魅影像,運用浮空投影呈現在舞台上,鬼魅不斷地環繞,再搭配現場國樂的演奏,以及舞者的動作,創造出懸疑、迷離、虛實交錯的音景。
在驫舞劇場《非常感謝您的參與》編舞陳武康老師與影像設計暨導演孫瑞鴻的合作中,可以看到影像以同步拍攝、即時投影的方式介入表演,鏡頭從不同角度捕捉了舞者的肢體動作,有的俯視、仰視、平視,錯落在空間。藉由這些鏡頭所反映的,不只是舞者在詮釋動作的各種可能性,同時,透過導播不斷切換畫面,也會引發聯想,關於「鏡頭之於舞者」的相對位置,進而在腦海中建構出具空間感、立體感的即興對話。
在作品名稱上,「非常感謝您的參與」旨在呈現一種狀態,更點出了表演藝術最需要的元素─「觀眾」,一場演出若沒有觀眾的參與,表演無法成立,正因為表演所創造的內容是需要被經驗的,因而對每一場演出、每一位觀眾而言,表演藝術都是無法被複製的體驗。透過這個名稱「非常感謝您的參與」所揭示,陳武康在作品裡提問了關於「表演如何邀請觀眾參與?」以及「是什麼構成了表演?」。在這個辯證當中,影像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它帶領觀眾看見身體所不能企及的後臺風景,陳武康甚至邀請隱身於演出幕後的工作角色,像是影像、燈光、舞台、音樂、舞監,同臺共舞,彷彿拓樸出舞台的背面,解離一場表演如何生成,這也正是《非常感謝您的參與》頗具實驗性與感性所在,這個未知牽引著我們共同感受刺激與冒險,由此便可知驫舞劇場《非常感謝您的參與》何以如此吸引臺灣當代藝壇的目光。
HORSE驫舞劇場《非常感謝您的參與》邀請表演的幕後推手,影像、燈光、舞台、音樂、舞監同台演出。(圖片提供 / 網路資料)
驫舞劇場認為《非常感謝您的參與》:「這是一個平權的作品,不光是舞蹈,各種元素都會在某種程度上,非常平權的在台上呈現。」過去,在大部分情況下,站在舞台上的演員、舞者,也是普遍觀眾認為的「表演者」,然而我們卻忽略了那些和演員、舞者一起工作的幕後推手,影像、燈光、舞台、音樂、舞監,他們也是參與創作,甚至是參與表演的一份子。
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從第一場節目─由小說轉化為歌劇的《鬼戀》、運用達利的作品賦予觀眾更多想像的《時空抽屜》、結合「馬戲」元素的《墮落的天使》、世界與世界交會的音樂饗宴《世界咖啡館》、臺藝大跨各系所師生共構的《時光冉冉》、不同國籍與不同藝術領域碰撞的《末日之花》、旅德鋼琴大師與臺藝大合作演出的《藝音琴緣》、改編經典的《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到最後一場表演─《非常感謝您的參與》運用影像科技結合舞蹈,九檔看似獨立的節目,卻緊緊扣在一起,為的是讓觀眾能在一個友善而平等的平台,觀賞到不同領域間的碰撞,並創造機會參與、共製。小編在第一篇文章曾以:「試問藝術,何處為心之所向?」為開頭,寫到部落格的尾聲,我發現在臺藝大,那心之所向就是:能夠保持看待每件事物的「彈性」,讓我們能以更開放的態度,看待每天所面對的人、事、物。